<pre id="ai9ws"><del id="ai9ws"><menu id="ai9ws"></menu></del></pre>
<p id="ai9ws"><strong id="ai9ws"><small id="ai9ws"></small></strong></p>
<big id="ai9ws"><strike id="ai9ws"></strike></big>
    <p id="ai9ws"><strong id="ai9ws"><small id="ai9ws"></small></strong></p>
      1. <p id="ai9ws"><strong id="ai9ws"></strong></p>
        <td id="ai9ws"></td>
            <td id="ai9ws"></td>
            您現在的位置: >>中機產業數據網 >> 新興產業 >> 曝光臺 >> 正文
            青年汽車項目用地頻遭收回 爛尾項目達231億元
            發布時間:2013-07-23  來源:中國企業報 

              繼2010年被江蘇連云港(601008,股吧)市政府收回閑置土地877畝后,近日青年汽車又再被爆出,其在浙江海寧尖山新區的項目用地也遭到了當地政府的收回。收回的原因,無出其右又是因為青年汽車近似爛尾的項目。接二連三的土地收回事件使人們將目光再次聚焦到青年汽車的身上,記者發現,這家年累計銷量不足6萬輛的汽車廠商,在全國分布著多達十家的生產基地,僅浙江就有金華、海寧、蕭山、下沙4個基地。然而,5%左右的產能利用率和遲遲未建成投產的工廠不僅讓眾多基地淪為“爛尾”,也讓不少期待利用汽車工業拉動經濟的地方政府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是“圈錢圈地”還是高瞻遠矚提前布局?青年汽車陷入了備受質疑的漩渦。

              百億元投資打“水漂”?

              自2009年起,青年汽車進入了一個高速擴張的階段,董事長龐青年拋出了一個444億元的總投資計劃,欲在全國建立10大生產基地,使青年集團的總產能達到146.3萬輛。在此規劃下,青年汽車用短短4年時間,在浙江、山東等地迅速新建了7個生產基地,使全國基地的數量徒增到10個之多,其速度之快,不免令業界愕然。然而,由于實際銷量與基地產能始終差距太大,加之資金鏈出現問題,青年汽車的多數基地都處于閑置和半停產狀態,甚至部分基地已經成了令地方政府揪心的“爛尾”工程。粗略計算,僅下沙基地、六盤水基地、寧夏石嘴山基地以及浙江海寧基地等四個爛尾項目宣布的投資額就達到231億元。

              以上述浙江海寧為例,此前青年汽車宣布在海寧市尖山新區投資20億元,建設年產能達到15萬輛乘用車的生產基地,計劃生產蓮花L7系列轎車,涵蓋兩廂、三廂、轎跑、SUV以及MPV五種車型。然而該規劃出臺后青年汽車方面卻遲遲不見動靜,以至于此前購置的總計36.91公頃的三個項目用地被長期閑置,引起海寧市政府方面的質疑,最終在今年4月13日此地塊被當地管委會收回。

              而青年汽車的貴州六盤水項目則遭到了地方點名。

              2011年,青年汽車宣布在六盤水建設重型卡車生產線以及其汽車配件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25.75億元。規劃中,該項目將新建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生產線、檢測線、廠房及公用配套設施,形成年產6.5萬輛汽車的生產能力,其中重型貨車1萬輛、大客車0.5萬輛、乘用車5萬輛。但實際上,除了投產初期組建了一條臨時生產線,組裝了少量青年曼重型卡車之外,其他項目遲遲未有實質進展。

              為此,今年兩會期間,貴州省六盤水市工商聯在兩會提案中點名批評了青年汽車——“由于對招商企業沒有建立相應的違約懲罰措施和退出機制,少數投資者缺乏誠信,只是利用園區優惠政策大搞‘圈地運動’或‘圈資源運動’。如引進的青年汽車生產項目等留下的后遺癥,很值得總結和反思。”

              青年汽車寧夏石嘴山基地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2010年青年汽車宣布與寧夏石嘴山簽約,計劃總投資267.09億元,在當地建設年產21萬輛重型卡車、10萬輛蓮花轎車、51萬臺大型汽車發動機項目,此外還有變速箱、鐵鑄件等汽車零部件加工、汽車玻璃等項目。然而據有關方面透露,青年汽車石嘴山項目歷時近3年,時至今日卻僅有曼卡車項目已落成投產,其余如乘用車項目,動土兩年多僅完成鋼結構建筑,被當地人戲稱為“鐵框框”;發動機、變速箱、鑄件、汽車玻璃等項目還沒有蹤影,就連石嘴山青年汽車員工都不知具體地址。

              而就算已落成投產的曼卡車項目,實際情況也令人目瞪口呆。據了解,青年曼卡的市場銷量甚微,在今年3月15日浙江金華青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卡車事業部的2013商務年會上,青年汽車集團公布的卡車銷售目標僅為3000輛,而石嘴山青年曼卡的規劃產能就達到21萬臺,這還不包含其他基地的卡車產能規劃。

              青年汽車蕭山基地位于杭州蕭山開發區江東片區,2008年開建,總面積達1500畝,一期投資36億元。2011年,青年蓮花L5轎車在該基地投產。下線儀式上,青年汽車宣布蕭山基地一期建設用地1000畝,已投入28億元。建有沖壓、焊裝、噴涂、總裝四大整車工藝及檢測等配套設施,預計年產能達15萬輛。

              但該工廠實際產量從未達到其設計的產能。據青年汽車公布的數據,2012年蓮花轎車總銷量約為5萬輛,其中L3在山東泰安和濟南兩個基地生產,L5在杭州蕭山基地生產??偖a能48萬輛的3個基地分開生產2款車型,產能利用率僅有10%。

              除了近期投資的項目遭遇困境,青年汽車早期的投資項目也難如人意。

              貴州安順是青年汽車晉身轎車制造的起點,2004年,青年汽車入駐安順貴航云雀,從而獲得轎車生產資質,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貴航青年蓮花汽車有限公司。

              2012年底,貴州航空工業集團宣布以1100萬元掛牌出售持有的貴州青年蓮花31%股權,原因為銷量低迷、持續虧損。

              巨額爛尾傷了誰?

              根據青年汽車的公開數據,青年蓮花已形成80萬輛年產能,而據中汽協數據顯示,包括客車、卡車和乘用車三大汽車制造業務板塊在內,2012年青年客車銷量為3408輛,青年蓮花銷量為4.5萬輛。

              如此懸殊的數字之差令人難免匪夷所思,如果說吉利李書福當年四處圈地還有產品產量做支撐,那與吉利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的龐青年,難道不知道沒有市場的投資都是打水漂?

              在著名汽車人賈新光眼里,深諳商道的青年當然知道個中利害,但當風險更多的是傾向于地方政府而不是青年汽車本身之時,極速擴張就是一種手段而非冒險。

              在他看來,很多地方政府為了拉動地方經濟,紛紛想上馬汽車項目。為了吸引汽車企業到地方投資,不惜給錢給地給優惠政策,卻不對投資企業做任何考察,以為只要是汽車企業就能拉動稅收與就業。豈不知這種事態市場好時還看不太出來,一旦市場下滑,企業的參差不齊一下子就比了出來,不好的企業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而地方政府則要為巨額投入買單。

              的確,在前幾年市場瘋狂時,誰的發展步伐更快,誰就能更多占領市場。當時以吉利為代表的民營企業,都處于一輪新的發展時期,跨出去,與各個地方政府合作,地方政府給地給錢,民營企業借助品牌和資源到當地設廠,與地方政府的想法不謀而合。汽車企業在取得了地方政府無償或優惠給予的土地后,再以土地進行抵押,獲得發展的資金。

              吉利很幸運,雖然也曾遇到過產能擴張利潤下降的瓶頸,但最終依靠產品戰略轉型成功地渡過了危險期。而青年汽車顯然就沒有那么幸運了,由于融資渠道的狹窄和產品的薄弱,青年汽車巨大的投入缺乏支撐和后勁,出現巨額爛尾就在所難免了。而此時,最受傷害的可能不是青年汽車而是地方政府。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青年汽車宣布投資28.32億元在山東泰安新建產能15萬輛生產基地,在“僵死”兩年多后,直到2009年才投產首款蓮花轎車。但此期間,青年汽車下屬的泰安青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卻成功進入當地房地產市場。

              在一位市場咨詢人士看來,“新基地不僅可以為潛在的收購項目提供產能,還可以得到當地政府的資金支持,并且企業在拿到地后,更能夠利用便宜的地塊,實現地產類多元化發展,從而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而地方政府在這時則表現得有苦難言。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的一名工作人員透露,“當初政府用資源和礦產來吸引汽車工業,我們本來是想拉動一下我們的工業增長,擴大就業。但現在處于一個尷尬狀態,企業(青年汽車)主要目的就是開礦,而不是生產。”

              對此,賈新光表示:“關鍵地方政府要看好自己的兩件事:一個是錢,一個是地。汽車爛尾項目,青年汽車不是第一家也不會是最后一家,過去中興汽車在寧夏的一個項目曾經一輛車也沒造出來,類似的情況沈陽和哈爾濱也出現過,而就在上個月,國家發改委又新下發了一個目錄,允許西部十一個省發展整車合資,這無形中就加大了西部一些地方政府的投資風險。由于西部地區急于發展,在招商引資方面可能會更急于求成,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出現新的爛尾項目。如何避免對西部發展造成傷害,這才是最令人擔心的。”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文章
            您可能對以下信息內容感興趣
            更多>>推薦報告
            地址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增光路55號紫玉寫字樓13層(100037)
            郵編:100045
            Email:cmci2008@163.com

            400電話

            網站簡介 /本網動態/產品與服務/誠聘英才/廣告服務/聯系我們/版權聲明/網站地圖
            Copyright@2000-2012中機產業數據網版權所有 中機院機電市場研究所主辦
            北京市海淀區首體南路2號機械科學研究總院14層(100044)  北京市海淀區增光路55號紫玉寫字樓13層(100037)
            咨詢電話:400-008-5078(免長話費) Email:cmci2008@163.com
            京ICP備08008382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