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船臺、船塢被認為是船企必備設施,但春節前,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SOE)與當地一家船廠簽訂了5年的船塢租約。SOE副總經理李毓寧介紹,“新建一個船塢需4-5億元,利用閑置船塢既節省投資還盤活存量資源。”公司此前專門收購周邊一家船廠45%的股份,使其作為協作工廠,SOE輕裝上陣,銷售收入從2010年的1.4億元逆勢增至2013年的13億元。
2月7日,馬年股市剛開盤,船舶股就“一馬當先”,大幅上漲,給正在深度調整中的中國造船業帶來一抹亮色和一份驚喜。開盤至上午10時50分,中國船舶漲7.94%,廣船國際、中船股份漲逾5%,上海佳豪、中國重工漲逾3%。股市的走勢與行業發展有著緊密關系。2014年中國造船業向何處發展?
三大指標保持世界領先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介紹,2013年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市場份額保持世界領先,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1.4%、47.9%和45.0%。2013年全國造船完工453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4.7%;承接新船訂單698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42%;手持船舶訂單1310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2.5%。造船行業訂單扭轉了2011、2012年的連續下降態勢,呈現顯著增長。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航運市場持續低迷,船舶運力嚴重過剩,2013年我國船舶行業經濟效益仍然延續下降態勢,船舶企業面臨交船難、盈利難、轉型難、融資難等多種困境。據統計,2013年1至11月,全行業實現利潤252億元,同比下降13.1%。且利潤主要來自非船產品、物流配套、資本運作等業務,船舶產品生產業務基本無利可圖。
行業收入或企穩回升
但是,行業發展也在積累積極因素。2013年以來,航運價格整體有所回升,并帶動上游船舶制造業景氣度的企穩,船價結束了自2010年底開始的下跌勢頭,并在下半年小幅回升。運價回暖及船價位于近年來底部刺激船東紛紛下單定船。
工信部相關人士表示,去年我國船舶工業在世界市場整體低迷的環境中,新接船舶訂單占國際市場份額達47.9%,海洋工程裝備訂單占全球市場份額提高16%,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全球LNG船建造的主要國家,實現了系列化批量出口。2013年,我國前10家船企新承接訂單集中度比2012年提高了3.8%,訂單向優勢企業集中的趨勢明顯。
隨著實力較強的船企紛紛獲得訂單,行業生產的延續性得以加強。專家指出,滯后性因素使得收入及利潤仍然承壓,但考慮到2013年行業訂單大幅反彈及該年基數較低,預計2014年中期起行業收入將企穩回升。由于下半年起船價開始回暖,預計2015年上半年行業有望逐步迎來盈利能力的小幅改善,債務負擔及償債指標將保持穩定,行業財務壓力有望得以小幅緩解。
總的來看,2014年造船完工量將出現一定增加,船價有望維持在小幅上升通道之中,但仍將處于歷史較低位置,并激發一定的新訂單,原材料價格仍將保持在較低水平,行業景氣度有望小幅改善,經營風險將有所降低。
“大魚吃小魚”步伐加快
專家指出,在市場倒逼機制和產業政策的引導下,我國船舶工業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從具體企業來看,船舶業正在出現“二八定律”––20%的企業吃下80%的訂單,擁有良好的研發能力、適應市場的產品結構、穩健的經營策略、健康的財務狀況及政策支持等競爭力的企業將成為行業內參與主體,未獲訂單的落后船企則將陸續淘汰,產能將有所削減。隨著國家出臺的《船舶行業規范條件》加速實施,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將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將取得新進展。